咨询热线:400-990-6511

研学解读:为什么政策中更多的提及了研学,而不是游学

研学解读:为什么政策中更多的提及了研学,而不是游学

近年来,研学旅行在中国渐成热潮。从教育角度看,中国人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而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这种说法过去更多停留在理念层面,但现在确确实实变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行为。

研学头条作为研学旅行行业的新媒体,我们一直本着服务教育的初心,奋斗在研学旅行事业的道路上,寻觅更多的关于研学旅行的声音。我们近期将和武汉大学研学实践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易红老师一起从四大方面更深度的解读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环境、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关于规范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2014年8月,《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研学旅行要纳人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2016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颁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

研学旅行的推进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支持,政策环境是研学项目的“定盘星”和“指南针”,为研学旅行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着整个行业的调性和系统性方向。

我们今天的话题从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环境中的政策环境出发进行探讨:为什么政策中更多的提及了研学,而没有提及游学呢?

1.研学和游学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1.两者教学目标性的区别。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研学是“研究性学习”,它是理论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升级版,读万卷书的同时还要行万里路,把学习跟旅行相结合之后,学习和研究的地点被扩大到了各种不同的场景下。所以,研学的终极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参与研究,它具有主题性、目标性,教育内涵。

“游学”,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在游的过程中学习。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去到任何一个新的地方,都一定会见到不同于以往的的人文风情、社会风貌,都会有新的收获,从广义上来理解,这当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游学不像研学那样,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研究主题,更多的是在途中获得新知。

2.两者内在核心的区别。研学是由教育部门发起,要求把学生从教室带出去,在不同场景下有针对性将课标知识落地的一种教育方式,并且将其列入了教育教学计划。而游学则是旅游的升级版,从最初一些MBA班的国外游学活动延伸到现在很多旅行社的高端旅游产品。研学注重教学的目标性、成果化,最后形成学习的结果,游学则更注重过程的体验和见识的增长。

2.为什么政策中更多的提及研学,而没有提及游学呢?

我们这里所说的“政策”指的是教育部门制定的与教育教学目标相关的政策,对于教育部门来说,教育的功能是放在第一位的,当然要以研学为目标。从名称定义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对于结果的期待,教育部门倡导的是“研究性学习”,期待的是教育目标的可视化、成果化;研学内容的科学性,以及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认知的水平。

提升中小学生的研究能力、看问题的深入的程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一定是具有跨学科的能力,具有自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全部从纸上得来知识肯定是不够的,他们需要走出教室进行主题化研究,从现实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个人对于问题解决的素养。

后记:正如易红老师所说的,研学与游学具有着本质的区别。研学和游学不能混为一谈,研学比普通的游学目的性更强,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强调学游兼顾,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孩子能及早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并且与未来的职业选择、人生发展联系起来。

研学头条作为研学旅行专业的新媒体,我们通过对四大方面的研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把握中国研学旅行的正确方向,共同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事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