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发源于古时的游学。春秋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 年,杏林设坛,修订六经;唐代李白年少时即走出蜀地,26岁“仗剑出国,辞亲远游”,用3 年时间“南穹苍梧,东涉溟海”。古人通过学习与游历的融合,增加见识、锻造坚韧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研学旅行的市场前景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研学市场起步较晚,但市场需求很旺盛,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约3/4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研学旅行,80%左右的人表示对研学旅行很感兴趣,六成左右受访者参加过研学旅行。从参加研学旅行的意愿调查来看,70%的人期望旅行时长是6-10天,人均花费能接受在3000-10000元的所占比例达88%,64%的人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旅行产品能满足需求。
随着研学旅行被纳入教学计划,研学旅行逐渐成为刚需,根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一般情况下,学校每学年组织安排1-2次研学旅行活动,每学年合计安排研学旅行活动:小学3-4天、初中4-6天、高中6-8天。
研学旅行的行业现状
自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以来,出现了许多全国性的研学旅行基地,但地方研学旅行基地由于缺乏一定的大众认知度和重视度,忽略了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研学旅行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户外课程,全国范围内的研学旅行基地,为中小学生制定的研学课程几乎都是历史文化产品,缺少具有创新性、本地特色的研学课程和基地。
研学旅行的针对人群
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行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行活动。
研学旅行的设计建设思路
定位
科技研学
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或体验科技教育
科普类:主要以知识科普为主,科技馆为主,占地面积较小,投资金额适中,内容灵活,但复制性较强。
科技园区类:大多以动物园和植物园为主,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占地面积较大
农业研学
以农业为主题,大多以田园体验型为载体,将农庄、田园综合化
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
目的在于感受悠久历史文化,体验丰富的文化资源
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占据大多数
营地研学
目的在于通过室外拓展训练等活动,达到磨炼意志、增强自信、完善人格、团队协作等教育目的。
这样的营地多建立在远离市中心的自然环境中,营地内餐厅、宿舍等基本生活设施外,还配备拓展场等训练设施,以及医务室等辅助保障设施。
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
1、研学基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场景型,特别是涉及到自然类、地理类等这种场景要求很真实的课程,一定是要结合实际的环境进行,因此营地打造的研学旅行课程也需要走出营地,到真实的场景中去的。
2、自身或周边拥有良好的餐饮住宿条件、必备的配套设施,具有独特的研学旅行资源、专业的运营团队、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能够为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生活等活动的场所。
3、策划、制定或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组织和指导中小学学生开展各类研究学习和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
4、通过一些游玩、训练项目,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接受挑战的勇气,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
研学旅行的地点在广阔的校外,所以研学地点不要局限在博物馆、科技馆这类场馆,可以对学校周边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扩充学生学习方式和内容。
“研学旅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也不是简单地把校本课堂搬到大自然,而是走出校门,切身深入大自然和社会进行探索式研究性的旅行和学习。
研学旅行是通过综合实践育人的新途径,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特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 ...
研学旅游作为一项独立的专项活动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关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地积极开展研学旅行,一时间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团、研学 ...